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動畫]科幻名著大雜燴:來自新世界

前言:





  之前在看《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中譯: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時,不斷有人提及這部作品,索性抽空看完這部動畫。近年來類似的題材似乎又開始興起,像是2012年同期、由虛淵玄所擔任編劇的反烏托邦作品《Psycho-Pass》。
  而這部由貴志祐介所著小說改編而成的動畫《新世界より》(中譯:來自新世界) ,確實是帶有一點虛淵玄的風格,且內容上與《翠星》又有些重疊。不過我看到更多的是,這部反烏托邦動畫中所潛藏的科幻名著身影。




劇情簡介:


幼年時期的主角群


  自人類念動力覺醒已過了千年時間,而因為這股力量亦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重大改變。加速演化的生物、後末世的科技與宗教,以咒力 (*註1) 為主的社會型態與教育系統,以及擁有與人類相仿智能、將人類當作神明崇拜的「化鼠」。
  隨著主角渡邊早季的成長,她也逐漸發現在這封閉的神棲66町背後所隱藏的千年歷史與秘辛......




*註1:亦稱Psychokinesis,PK,即念動力。




一、來自美麗新世界的心靈科學家


  當本劇故事架構一展開,我心中立刻浮現了這句話。《Brave New World》(中譯:美麗新世界) 為Aldous Leonard Huxley 阿道斯.赫胥黎的代表作,與George Orwell 喬治.歐威爾的《1984》、Yevgeny Zamyatin 葉夫根尼·薩米爾欽的《We》齊名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而美麗新世界 (以下簡稱《美》) 與來自新世界 (以下簡稱《來》) ,這兩個「世界」又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Brave New World》封面



  《美》的故事始於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界,每個新生兒的「生產」都是在嚴密的控管之下完成,一出生就有了註定的職業、命運與階級,信奉汽車大王福特為神祉、更以其名號為紀年。這個社會卻異於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沒有家庭、親人觀念,性愛是自由開放且雜交的、沒有年齡與單一對象的限制,孤獨是可怕的、每個人都是屬於社會上其他人的,歷史知識由少數高層嚴密控管、凡人只能略知一二,所有人都接受了強烈的制約。
  再看看《來》的故事架構:一個由心靈力量「咒力」所架構的世界,每個兒童都接受了嚴密的訓練與教育以防咒力濫用。而這個世界也同樣是異於我們的世界觀:人們對過往的古代文明沒有概念、對歷史沒有記憶,從小就被灌輸對於惡鬼、業魔與妖貓的懼怕,不能聽信惡魔「擬蓑白」的話語,一旦群體間緊張就會開始如倭黑猩猩般進行無分性別的親密行為,每個人都擁有一種稱為「愧死機構」不能對人類攻擊的抑制機制遺傳因子。
  嚴密監控成長、歷史知識受限、性愛自由、強烈制約,一再顯示兩者的相似性。


擬蓑白,看似生物、其實是舊文明圖書館的資料管理終端機


  而當「擬蓑白」對年幼的主角群講述歷史時,人類分為四支派的設定,頓時讓我想起了艾西莫夫的經典名著《Foundation》系列 (中譯:《基地》系列) ,故事同樣敘述高度文明土崩瓦解、人類社會四分五裂,一位先知般的科學家謝頓利用他開創的新興學科「心理史學」推算出人類將有長達萬年的黑暗期,因此他在人生最後的幾年完成了「基地」計畫,以將黑暗期縮短。而傳說謝頓其實在銀河的兩端設立了兩座基地,一是以研究物理科學及保存歷史知識為主的第一基地;另外一個,事實上沒有人確定它的存在與否,是以研究心靈力量為主的第二基地。不過內容的共通程度就遠不如《美》就是了。




二、準人類 ( The Pre-persons),惡鬼與業魔


劇中想像的惡鬼


  惡鬼與業魔,可以說是本劇的主軸之一。前者是因為攻擊抑制機制有缺失而使人得以依照自己的主觀意志殘殺他人,被稱作「Fox in the henhouse」(雞舍狐狸) 的症狀;而後者則是因咒力無意間外洩、導致潛意識改變環境或使生物異變的症狀。劇中神棲66町的倫理委員會與教育委員會都積極阻止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卻是用了本末倒置的方法:為了阻止心靈成長扭曲的孩童成為惡鬼與業魔,只要一經發現絲毫異常就會使用各種手段將其存在抹殺,甚至催眠周遭同儕、消除相關的記憶......

  這種現象其實隱喻了某種社會現狀:當成年人佔有自己的社會地位,深怕受到推翻反叛,因此強力管教下一代。惡鬼,就是有著各種惡行的青少年,從小奸小惡演變成殺人犯罪,是會奪取自己財產、甚至生命的存在。
  業魔,是對於潛意識、社會制約進行解構的青少年,從全人學校課本中的描述,我們通常稱業魔這種人為反社會或憤世嫉俗。很多時候某些人的權勢與巧取豪奪往往建構在我們習以為常、不假思索的觀念上,而這種觀念就是社會制約、或稱意識形態,然而當有人對這些觀念提出疑問:為何我們對一些陋習惡行視而不見?還將其辯稱為「這就是現實社會」?為何人們對於商業、流行文化總是不經思考地盲從?......等等之類的問句。而將這些觀念一一解構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對某種權力的解構,所以當權者就會害怕。本劇中似乎用了較為具體的形式來隱喻。


Philip K. Dick


  《The Pre-persons》(中譯:準人類),是著名科幻小說家Philip K. Dick 菲利普.狄克 (*註2) 的短篇小說,內容敘述在未來的美國人們探討著,一個生命究竟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足以被稱作「人」並擁有人權?故事中的孩子們總是懼怕那台播放著音樂的貨車,因為平時除了捕狗外,他們還會抓走那些沒有合法父母、未到既定年齡而被認為靈魂尚未進入身體的孩子,接著送到收容所,若過了一段時間沒有人將之認領就會如流浪狗般被安樂死......
  《來》中,倫理委員會的議長富子告訴了主角早季,一個人在17歲以前是不具備合法人權的。其實這個問題更可以延伸到墮胎的問題,我想這其實也是菲利普.狄克的小說中所要表達的,到底一個生命要成長到什麼階段才算有人權的生命......?




*註2:Philip K. Dick (1928-1982) 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小說家,其實近年來有不少他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而且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例如:《Totall Recall》(1990年版:魔鬼總動員,2012版:攔截記憶碼)、《Minority Report》(關鍵報告)、《Blade Runner》(銀翼殺手)、《The Adjustment Bureau》(命運規劃局)、《Next》(關鍵下一秒)、《Paycheck》(記憶裂痕) 等電影。不過悲劇的是除銀翼殺手外的電影都是在他過世後才搬上大銀幕,因此被稱作科幻界的梵谷...... (另外一項原因是他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困擾。)




三、人類?化鼠?


成年時期的男女主角早紀與覺,
以及兩隻重要配角化鼠野狐丸 (左)、奇狼丸 (右)


  在攻殼機動隊一文中,有提到了科學怪人情結 (*註3),前半段其實我是一直以這個角度去看待人類與化鼠的關係:一種逐漸接近人類、而使之心生畏懼的物種。結尾卻大大推翻了這個想法,原本包括主角在內,所有人都以為化鼠是由裸鼴鼠所演化,結果卻是由沒有咒力的人類演變而成。這其實從枝微末節的線索開始聯想可以發現並不突兀:相似的器物發展過程、高等智慧、相似的骨骼、不知去向的無咒力人類......等等,與同樣有類似劇情的《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來說,本劇的鋪陳做得顯然到位得多,而不會像虛淵玄那樣似乎為了大大出乎觀眾意料將真相濃縮成一個點反而張力不足。


分別領導著兩個部落的化鼠:野狐丸與奇狼丸,
同時也是屬於兩種不同政治體制的社會


  咒力,在本劇中隱喻即是權力,從神聖櫻花王朝這段歷史就可明顯看出。而後來的人類與化鼠關係更是顯而易見:這是一段建立在擁有咒力與否的主從關係。其實現實何嘗不是這樣,有權力的人總是害怕無權卻可能對其產生害處的人,所以他們奴役這些人、妖邪化他們,有的時候甚至連夾雜在中間的階層也無知地成了幫兇、助紂為虐。就像有些政經界當權人士總是說著「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年輕人禁不起考驗」、「不要當暴民,要中立、理性、客觀」,總是把失敗的責任推向沒有權力、沒有話語權的一方,而一些人竟這樣默默地承受下來了,這不就是一種奴化的制約嗎......?

  如果以《美》來看,化鼠其實就等同於《美》中的野人,本是同根生,可是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被歸為異類、被嚴格管制,不容於社會。而闖進倫敦這個烏托邦的野人約翰,在本劇中就是幫助化鼠的惡鬼,兩者皆是因為意外而流落在外的烏托邦子民,不同的是,一個造成社會層面的騷動、一個則是造成物理層面的破壞......




*註3:其實這裡用恐怖谷理論來解釋會比較恰當,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當一項事物在快要達到與人類相同的臨界點前,會造成對人最大的恐懼。




四、美中不足


成為業魔的少年:瞬


  雖然會想寫這篇心得代表我對本劇有一定程度的認同,但是它在我心目中只屬佳作而非頂尖之作。所以下面點出幾個比較明顯的缺點:

1.運鏡過於單調:
  這部分其實可能要考慮到經費問題,不過還是想說出來。尤其是在主角早季與業魔化的青沼瞬在湖中對話的場景,明明是帶有意識流感覺的畫面可是運鏡卻顯得呆板不流暢,雖然最後末幾話兩者再次相見的蒙太奇畫面有拉回一點韻味,可惜以整體來說還是不達標準。

2.題材重複:
  成也於此、敗也於此,既然是選擇世界名著作為根基不免拿來比較。可惜張力確實不如赫胥黎的經典之作。而且參雜的東西稍嫌過多,使之看起來有些雜亂,很多地方都是欲言又止,還沒深入就戛然而止,例如:神聖櫻花王朝、人類分支、舊歷史。

3.烏托邦架構過於脆弱:
  身為貫穿故事的主軸之一「愧死機構」是個不錯的點子,只可惜作為烏托邦的根基不夠強大、制度也不夠穩定,導致作品本身又回到了戲劇性效果,而非反烏托邦作品所具有藉由故事塑造的真實貼近感及沉默而難以言喻的壓迫感,使得勸世意義失去了不少,最後還留下了一個曖昧不明、甚至不知是否為Happy Ending的結局。(前述的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中,結尾主角皆是悲劇收場,用文風不動的烏托邦體系與繼續保持無知無感的群眾來襯脫反烏托邦者的痛苦。)




後記:


青少年時期的主角群


  老實說,看到這些科幻作品被重新詮釋,其實內心還是很開心的,不過若要客觀評價起來,仍覺得運用得有些不順暢。而讓人為之驚豔的一點,便是用化鼠演示恐怖谷理論,還有科奇幻融合的東方玄幻風格,著實跳脫西方反烏托邦科幻畫面印象。總而言之,雖然稱不上是經典也屬佳作,仍是一部值得花時間觀看的作品。



個人喜好程度:7.5/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