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音樂隨寫札記[1]:奇萊山觀測站 Demo (EP)









之前偶然在Facebook上聽見「Civil Disobedience」這首歌,
因而認識了奇萊山觀測站這個樂團。
這種冷調當然第一時間吸引住我,畢竟我是個死忠的Joy Division迷。







在談論到文學思潮時,
"後"這個字多半帶有反對的意思,例如"後現代主義"便是反對"現代主義"。
但以音樂上的意義"後"(Post)字應該是"繼而起之"而非"反對"之意。

龐克(Punk)與後龐克(Post-Punk),
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我自己常常是這麼解釋:
如果龐克就像在街頭橫衝直撞的無政府主義者、地痞流氓,
那麼後龐克便是深思熟慮進行破壞計畫的革命份子、甚至恐怖分子。
也就是說前者是直覺性的衝動暴力,而後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徹底破壞。


山脈、線條、後龐克,讓人直覺聯想到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的專輯封面




在「Civil Disobedience」中,
雖然旋律採用了如Joy Division的冷調後龐,
但是歌詞卻使用了如龐克般簡單明瞭的手法。

第二首歌「City of Sadness」,正如其名,
是以《悲情城市》這部電影與二二八事件為題。
前半段英文歌詞描繪了事件本身,而後半段的台語歌詞則吐露今時今日作者的感受。
我驚嘆這兩種語言的切合度,雖然我本就一直認為台語比中文更適合搖滾創作。
而在這首歌的旋律中,除了保有部分Joy Division的冷調與速度感,
我彷彿還聽到了如The Smiths中Johnny Marr的吉他......






其實我不太常聽國內的獨立樂團,更別提像這樣一"聽"鍾情的例子。
奇萊山觀測站已經被我列入必看Live的樂團了!




個人喜好程度:9/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