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就已把兩個版本的《Solaris》(中譯:飛向太空) 給看完,卻一直猶豫著是否要寫這篇文:一是尚未看完小說版,二是這並非一個很好駕馭的題目,畢竟塔可夫斯基的版本與《2001:A Space Odyssey》(中譯:2001:太空漫遊) 可是並稱二十世紀兩大太空史詩電影經典的作品。雖覺自身程度尚淺,但在這篇文我會盡可能把這部巨作的內容解讀出來,日後可能還會以其他篇幅增加探討深度及延伸到小說和美國版電影。
劇情簡介:
自從索拉力星被人類探索後,這個覆蓋著膠質海洋的行星便自成一新興學問,但經過多年研究後仍停滯不前,人類對於這顆行星了解,除了這片看似海洋、實際上是某種生命體的膠狀物,其餘一無所知,而且嘗試和這片膠狀意識體的溝通亦毫無進展。然而在一項怪異事件發生後,心理學家克里斯被指派前往索拉力星的太空站。但是到了那之後只見一片狼藉,朋友死亡的噩耗、怪異的駐站科學家,最後竟然還遇見了已經死亡多年的妻子......
一、矛盾的匯流
駐站生物學家薩托雷斯 |
本片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莫過於將科學與宗教議題交融。最主要產生這種共鳴的原因,是這兩者都有涉及到探討著人與虛無縹緲事物 (神、索拉力星) 的溝通。這兩個看似背道而馳的事物,透過索拉力星這個生命體以呈現。
為了讓人信服神的存在以及使人與神跟進一步溝通並為之贖罪,神降下了神子作為兩者的橋樑。而索拉力星則依照人的記憶創造出「訪客」(*註1),而這些「訪客」通常是屬於人們最深刻的記憶或幻想,對於主角克里斯,則是以多年前自殺身亡的妻子哈莉形態呈現眼前。她乘載著他這些年來的痛苦與罪惡感,而哈莉的「再次出現」成了克里斯一掃這些苦難的曙光......
夜半突然出現在克里斯床邊的哈莉 |
而哈莉、以及其他「訪客」,到底是否該被看待做人類,也是劇中人物爭論的重點之一。他們擁有過往的記憶,但卻不會死去、且擁有怪力,血液不為強酸所消融、赤手空拳可打破鐵門、喝下液態氧死亡後又立刻復活。而他們究竟應該被當作符合外表所塑造的那些人們?還是用以研究索拉力星的白老鼠......?
*註1:索拉力星依照人類記憶所創造出來的人物,可能是逝去的親人、腦中幻想的人事物甚至是自己本人,不會輕易死亡、就算受傷也會馬上痊癒,即使被殺死也會一再出現、甚至是當場復活。
二、人、神與神子
駐站科學家斯諾特 |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對比出劇中角色以及標題所述三者的關係:神降下了神子作為人與神之間的溝通媒介;索拉力星創造出的「訪客」,讓人類更進一步認識這顆行星並重新嘗試與它對話。從溝通的角度來看,「訪客」的到來讓人類更確信索拉力星上的這片海洋是具有自主意識的,至於它為何要幻象出這些人事物來卻不得而知,主角等人只能憑藉著與哈莉的對話慢慢摸索,雖然最終仍不得其解、只得用傳遞腦波的方式讓它知道,他們希望不要再有任何的「訪客」來訪。
塔科夫斯基其實也是想表達:這個宇宙並非所有事物都是照著人類的邏輯所運行或者有其目的性,人類應當先審視自身、將自己的醜惡改過之後再向外探詢,對於這個階段的人類來說宇宙探險或許是個自大妄為的行為。
哈莉服下液態氧自殺 |
而神子的到來,亦是要宣告人類神的存在以及祂的旨意;「訪客」不僅僅成為了人類與索拉力星兩者的媒介,同時也宣告了它的自主意識確確實實是存在。雖然片中並未說明索拉力星創造出「訪客」是否有其真正目的,但實際上卻已達成同樣的結果:人類透過「訪客」重新開始認識索拉力星這個偌大而神秘的生命體,嘗試與它溝通、互相理解。這就與人類尋求宗教相仿,何嘗不是為了取得與神 (實際上是與自身) 的聯繫與對話?透過自己最深刻的記憶所創造出的「訪客」,人們重新面對自己的心靈。主角克里斯面對著由自己所創造出的亡妻因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畢竟他面對並非真實的妻子、而是自己記憶中的哈莉,這便成了一段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自殺後的哈莉隨即又復活 |
接近尾聲時,哈莉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他人的複製品後便傷心欲絕地喝下液態氧自殺,但驚人的是她卻隨即死而復生......隨後克里斯因病臥床,但昏睡醒來後卻發現哈莉已經消失,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已經成了太空站內剛完成的微中子消滅機的白老鼠。從哈莉的這兩次死亡,明顯地看出復活以及犧牲這兩個可聯繫宗教概念的元素。人類始祖吃下知善惡果實產生了原罪,因此上帝降下耶穌使其替人類贖罪,那麼本片中人的罪惡究竟為何呢?或許是人類對於科學的追求最終失去了人性,忘卻自身在宇宙之渺小;或許是深藏在記憶中的那份苦痛,如同主角克里斯,回來消弭他的罪惡感......
而最終主角在索拉力星上與老父 (實際上仍是「訪客」) 相見、並跪倒在其面前的場景,是否也暗示著人對神的懺悔或神對於人的寬恕呢......?
三、歸來的妻子
克里斯在睡夢中被突然出現的哈莉給驚醒,而更令他驚訝的是已死去的她此時此刻竟站在他面前。多年前自殺身亡的妻子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而且還是在距離地球遙遠的太空站上,無論是誰面對這種狀況都會感到錯愕。而克里斯在驚愕之下,將哈莉送入火箭並往索拉力星發射。但駐站科學家斯諾特卻告訴他,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索拉力星仍會再造一個哈莉......
索拉力星的海洋 |
而這一次,克里斯決定好好面對這個「訪客」,待她如真正的妻子、真正的人類,即使斯諾特與駐站生物學家薩托雷斯都告誡他這個「哈莉」並非人類,只是行星用微中子以及人類的記憶所創造出來的複製品。
但即便排除他人觀感,真正迷惑自己的仍是自我意識......雖然這個哈莉擁有與該人同樣的記憶、外貌,卻總是對那些經歷以及對克里斯的愛沒有真實感、只是純粹擁有它們,如同被人植入的虛假記憶,甚至對於鏡中自己的容貌感到陌生;而克里斯雖然仍深愛著眼前這個面孔,但是對於這份情感亦困惑著:自己究竟是愛著眼前的這個記憶中的哈莉,還是已經死去的那個哈莉......?哈莉自己也言道:「我們倆像是被人耍了一樣。」一個是靠著複製來的記憶在愛著人,而另一個則是愛著這複製品,這關係卻也不是直接關係,彷彿是被那已死去的哈莉所聯繫牽引著的。
在圖書館爭辯的眾人 |
在圖書館中斯諾特、薩托雷斯與克里斯三人對於「訪客」該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不停爭論,而這也揭示了「訪客」的另外一個議題,人類是否該向外界的探索?而三人也有著三種答案:人類自古本能性地不斷向外擴張,卻忘了自身的渺小、忘了人性,所以人類應該先將自身問題安好再來思考向外追尋;或者人類本就應當探索外界,人性並非最重要的事。而透過哈莉的話語道出了克里斯的作法:「他把我當成人看待,他比你們更有人性,我就快要變成人了。」
或許不管怎樣的情況下人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或許人性使然,但正因為這樣人類也不能輕易放棄人性,無論是否向外部探索都應該保著人性的純潔吧......
四、三株草
在這部片中出現了三段草的特寫鏡頭,一是開頭克里斯家鄉附近溪流的水草、二是克里斯在家附近裝入鐵盒帶到太空站的小草,最後是索拉力星上海洋幻化出克里斯家鄉場景中溪流的水草。
如果直接把草代換成主角克里斯,思考便會立刻通順了起來:原本生長在地球這自然環境之下,卻來到了太空站這個大鐵盒 (*註2),忸怩地生活在這人造環境中,最後來到了索拉力星創造出的熟悉的異鄉異地......
而人類何嘗不是如此:一開始在長久以來演化的自然環境下生長,隨著科技進步人開始把自己關進各式各樣的鐵盒,最後這個鐵盒也飛往了太空之中,被帶往了另一個雖是自然、卻是異鄉之處的星球......
*註2:說起鐵盒就不禁讓我想起David Bowie的名曲《Space Oddity》,裏頭描述著一個太空人搭乘著太空梭一度與地球失聯,其中有一句歌時便是這麼唱道:Here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far above the world ,亦是用錫罐來形容太空梭。(P.S.:雖然個人還是覺得這首歌的意境跟《太空漫遊》比較相似就是了......)
後記:
雖說這部片分屬科幻類、又以二十世紀兩大太空史詩電影著稱,但其實看得出塔可夫斯基並無放太多心力在科幻的視覺呈現上,講難聽點就是佈景和特效科幻味不夠又過於粗糙 (相較於同時代《太空漫遊》就可明顯看出差異),但是哲理的思考、整體氛圍的醞釀真的是讓人欲罷不能,很容易陷進劇中人的情境之中,更甚者對於探索外部的問題也可代入到時代背景中 (冷戰時期),讓這部作品有了它的歷史意義。
個人喜好程度:1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